北京9月18日电 题:专家解读李克强访俄:为“新时代”注入“新活力”
记者 张素
9月16日至1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并举行中俄总理第二十四次定期会晤。观察人士指出,李克强此访为中俄关系“新时代”注入了“新活力”。
落实元首共识
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是两国政府统筹务实合作的最高层级、亦是持续时间最长的务实合作机制。本次会晤是今年6月中俄两国元首宣布两国关系进入新时代之后举行的首次总理定期会晤。
“此次会晤取得多项成果,对于进一步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深化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孙壮志指出,结合此访成果,可从三个方面理解两国关系新时代新气象。首先是合作层次升级,比如在中俄总理第二十四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以下简称“联合公报”)中明确“努力向2000亿美元贸易发展目标迈进”。其次是合作领域深化,包括在能源等传统领域提出深化“上中下游全方位一体化合作”“探索炼油一体化的合作模式”。最后是扩展新型合作,比如“积极拓展在高新技术、数字经济等领域的投资合作”。
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研究员韦进深表示,中俄关系已进入到全面推进、快速发展的阶段。站在中俄建交7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此次总理定期会晤将推动两国关系在新时代提质升级。
促进务实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经济室主任徐坡岭对记者表示,两国元首充分释放善意,展现合作意愿,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则具有“搭平台、消障碍、找方向”的作用。本次会晤针对各自经济发展需求,着力挖掘出合作潜力。
受访专家注意到中俄合作正在发生的三个变化,即:合作领域变化、合作主体变化和合作方式变化。
农业领域成为近年来中俄合作的一个热点。韦进深说,中国是大豆、猪肉等农产品的主要进口国,俄罗斯拥有发展农业、养殖业的基础和优势,这种内生动力是推动中俄贸易合作加速发展的关键。此次,联合公报明确“深化农业全产业链合作,扩大农产品相互准入,促进农产品贸易发展”“切实加强非洲猪瘟和马铃薯甲虫等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合作”。
合作主体实现“由大到小”。徐坡岭分析,以往中俄合作主要集中在大企业、大项目,如今,电子商务、服务贸易等新型贸易方式将中小型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连接起来,或将培育出新的经贸增长点。
从“产业间合作”到“产业内合作”的变化更是一大亮点。徐坡岭以联合公报中提及的民用航空、汽车制造、制药、有色金属等领域为例说,中俄双方将从“垂直分工”转变为“水平分工”,根据各自技术优势实现产品差异化生产。
孙壮志坦言,中俄两国当前仍存在贸易结构不合理、推进合作如何兼顾市场规则等问题,面向2024年双边贸易额翻番这一目标也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彰显大国责任
在与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共同会见记者时,李克强表示,当前形势下,两国关系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符合双方共同利益,也有利于为人类文明进步谋福祉。
中俄双方亦在联合公报中重申,坚持以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反对单边主义和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共同提升经济的稳定性和包容性。
徐坡岭注意到,中俄合作已不仅局限于两国之间,而是提出创新合作方式,“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实现互利共赢”,以及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推动加强“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这说明,中俄双边合作具有区域分工和区域治理意义。”他说,面对世界变局,中俄双方需要保持定力、团结协作、维护秩序。
孙壮志对此认同。他说,当前国际格局复杂多变,中俄作为负责任的世界大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同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在维护战略平衡、反对强权政治、反对单边主义等方面可以发挥出重要作用。“这次两国总理会晤时表达出共同的立场,准备进一步合作以推动国际格局、国际秩序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这对于两国发展很重要,对于世界整体进步也很重要。”(完)
责编: